年少时,她就把从医当做自己的唯一志向;长大后,她穿上白大褂走进了医学的殿堂。从医三十多年来,她用一双妙手,救治过无数患者;以一根银针,缓解病人痛苦;以一片慈心,温暖了整个病房,她就是针灸康复科主任江崛。
先锋模范 医德高尚
她,每天要站立10几个小时,为20多位患者做治疗;每天不到7点就来上班,晚上近9点才回去,有时甚至忙到深夜12点;每天的午饭都要到1、2点才吃,吃饭时间仅为3至5分钟……作为一名党员,工作以来,她总是情牵事业,心系患者,以身作则,冲锋在前。
她自参加工作以来,遵守医生职业,廉洁自律,文明行医,勤于钻研,刻苦学习,努力工作,坚持“以病人为中心”,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,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,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表彰,先后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、江西省先进工作者、全省医德医风标兵、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、南昌市首届“洪城工匠”、南昌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,并获得由南昌市总工会颁发的江崛劳模创新工作室。她作为江西省、市党代表,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坚定信念,严格要求自己,以身作则,做好优秀共产党员,发扬时代劳模精神。
医道高超 技艺精湛
由于针灸技术精湛,她早在年轻的时候已经获得了“神针”的美誉,许多病人慕名而来。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医治了无数的病患,赢得广泛赞誉和好评。然而江崛并从未固步自封,而是执着地追求、不懈地努力。多年来,她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,认真学习医疗康复先进经验,并先后向韦以宗、韦贵康、冯天有、谢庆良、董安利等著名整脊专家学习整脊手法,不断运用新技术、开展新治疗,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微针刀、筋针疗法,取得良好疗效并逐步在省内推广此技术。
如今的她,对颈椎、腰椎疼痛,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经她治疗的患者无不对她赞不绝口,更有不少患者指定要她治疗。但她依然在不断学习,每天繁忙的工作后,她还要抽出宝贵的睡眠时间来查阅资料,研究新的治疗方法。
她对中医针灸入迷,不断运用新技术、开展新治疗,在省内率先开展推广超微针刀及圆利针新技术,并将小针刀技术优化专攻于脑瘫、面瘫后遗症、面肌痉挛、耳聋、闭经、帕金森、老年痴呆症等疑难杂病,取得了显著疗效。为了能提高医术帮助病人解决病痛,她常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试针,体验针感,摸索治疗方法。她常说“如果自己不先尝试针感,就不可能知道病人的感觉和效果”。由于长年的试针,在她的身上留下了许多的针印。
针刀的有效,技术的精湛,让科室里有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病人。“很多病人是从下面的县市赶过来的,如果当天不能得到治疗,就又必须花钱在南昌住一晚。”她说。因此,无论科室里有多少病人,无论治疗到多晚,江崛总是要把所有病人都治疗完再下班。一天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是常态,每天下午近两点才能吃上午饭,饭后又继续治疗直到晚上十一点。由于针刀治疗还要有后期的训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做配合,因此每次治疗过程中,她还要给病人做宣讲,强调注意事项,每次忙到喝水的时间也没有。推拿治疗是体力活,而她自己因车祸膝关节受伤,为了不影响病人的治疗,一直拖着没去做手术。长期这样超负荷工作,现在她的双下肢出现静脉曲张,关节变形,有的患者看着也心疼,多次找到医院领导,要求强行安排她休息,保护她的健康,但她总是说病人需要,离不开,也习惯了。
对于慕名求医的人江崛是一视同仁地对待,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,江崛更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。工作以来,江崛坚持倡导以“人情味代替药水味”,以诚动人,以心感人。“让病人少跑路、看好病、少花钱”是她对科室提出的服务核心要求。
做好传帮带 助推康复建设
她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年轻医生唐润科、闵振炜入选继承人名单,将有助推医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,为高质量中医药传承人才,为建设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积淀力量。为适应分级诊疗及新的医改政策,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医针灸专科服务能力,她拓宽思路,牵头成立了江西省中医针灸专科联盟,致力将联盟打造成全省中医针灸专业“优势紧密联合”“交流合作无碍”“技术辐射通畅”“群众就医便捷”的同质化联盟。她经常深入联盟成员单位,采取论坛讲座、技术帮扶、带教学生、巡回医疗等形式,将新技术、新项目的科研成果及临床经验向基层医院推广,惠及全省约200家医院,公益培训了众多康复科主任及康复医师,推动江西针灸专科整体水平上升。
近年来,江主任带领她的团队开展颈肩腰腿痛的整脊推拿治疗,通过努力将针灸康复科打造成了一支吃苦耐劳、坚韧奋斗、不计得失、团结协作的队伍。在她的带领下,年轻医护成长迅速。针灸康复科全体医护不断加强业务水平、自身修养,努力把康复科建设成为业务能力强、医患满意度高的科室,科室党建和业务达到高度有效融合,科室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成为医院的一面旗帜。